说着,他亲手,将那包裹着巨大物件的锦布,猛地一下,扯了下来!
一瞬间。
仿佛有一轮新的太阳,在太和殿内升起!
一道璀璨夺目、无法直视的巨大光华,猛地爆开,将整个大殿都照得亮如白昼!
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,抬手遮挡。
等到他们再次缓缓睁开眼时,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,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,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官员,甚至发出了压抑的惊呼。
只见那大殿中央,赫然立着一面足有半人多高,宽达三尺的巨大宝镜!
那镜面,平滑如万顷碧波,明亮如九天之月。
它将这太和殿内金色的雕龙梁柱、华美的琉璃宫灯、以及文武百官那一张张错愕震惊的脸庞,都分毫不差地、清清楚楚地,映照了出来!
那清晰度,是那样的真实,那样的可怕!
仿佛,在他们面前,凭空出现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、倒转的太和殿。
“这……这是何物?”
皇帝再也无法保持镇定,他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,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。
“回禀陛下,此物,乃张氏耗尽心血,为陛下所造,名为‘无瑕明镜’!”
孙知府的声音,在这一刻,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自豪。
“来人!将宝镜抬至御前!”皇帝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大声吩咐道。
宝镜被四名太监小心翼翼地抬到了御阶之下。
皇帝快步走下龙椅,第一次,如此清晰地,看到了自己的模样。
镜中,他那身绣着九条金龙的龙袍,每一根丝线都清晰可见,仿佛触手可及。
他鬓角的几缕花白,他眼中的威严与无法掩饰的疲惫,都真实得让他感到了一阵心悸。
“好!好!好!”
皇帝一连说了三个“好”字,他伸出手,轻轻地触摸着那冰冷光滑的镜面,随即,放声大笑起来,笑声中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喜悦与激动。
“这张大山,果然是没让朕失望!果然是我大宁的福星啊!”
孙知府立刻抓住机会,再次躬身,声音洪亮地说道:
“陛下,张大山不仅有此等巧夺天工之能,其子张小山,亦不负圣上厚望!”
“其在清溪县任上,惩治劣绅,还地于民,推广农技,兴修水利,如今的清溪县,已是路不拾遗,仓禀充实,百姓无不交口称赞,视其为青天!”
“此番,亦有清溪县万民书呈上,恳请陛下嘉奖此等能臣干吏!”
他说着,从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早已准备好的、详细记录着张小山政绩的奏章,以及那份沉甸甸的万民书。
站在队列中的王通判,听到这里,脸色早已是一片惨白,冷汗如同瀑布一般,顺着他的额角直流而下。
他做梦也没想到,那个他正想方设法、欲置之于死地的张小山,其父其兄,竟然能以这种通天彻地的方式,再一次,将他的功绩,直接送达御前!
他更没想到,皇帝对这张家父子,竟然……早有印象,且印象极好!
他此刻,只觉得手脚冰凉,天旋地转,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,生怕被龙椅上的天子注意到他这个跳梁小丑。
“好!好一个‘能工’,好一个‘能臣’!”
皇帝听完孙知府的奏报,又接过那份万民书,粗略地扫了一眼,龙心更悦。
“朕当初,果然没有看错人!”
“朕几年前因那曲辕犁之功,赐他‘天工巧匠’之名,今日看来,此名副其实,甚至……尚不足以彰其功绩啊!”
“此等国之栋梁,岂可久为布衣?”
他回到龙椅之上,声音变得威严而洪亮,响彻整个太和殿。
“传朕旨意!”
内侍太监那尖利的声音,随之响起。
“南阳府青石村张大山,屡献祥瑞,利国利民,功在社稷!”
“特晋封其为‘青石乡男’,食邑三百户,世袭罔替!其家原有之‘天工巧匠’金匾,着礼部用赤金重制,择吉日,由钦差送达,以彰皇恩!”
“另,清溪县丞张小山,政绩卓着,爱民如子,举才有功,记大功一次,待其任满,吏部当优先擢拔,不得有误!”
这番封赏,如同一道道惊雷,在百官耳边炸响。
封爵!还是世袭罔替的男爵!
这对于一个布衣之家来说,是何等泼天的荣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