寅时有一黑衣人潜入京兆尹府邸,用箭射书入京兆尹卧房。
随着深夜的一声声响,京兆尹李琦惊醒大呼:“谁!”
李琦点燃烛火,之间床头立柱之上插着一支努箭,箭头上有一封书信。
李琦小妾吓的躲在床角,用被子盖住身体上的裸露部位。
李琦取下箭头,展开书信,信上写道:“晋王乃太子旧案与木兰围场之案主谋,昔日走脱之胡僧一直藏于晋王府府库内密室当中,公可领兵抓人,一审便知。”
李琦一看脸色大变,急忙将信收好。
小妾惊恐问道:“老爷,莫不是贼人恐吓要挟?”
李琦转身到:“翠兰,你先休息,老爷有点事情要办,放心没事。”
李琦披上衣服出了门,府里的护院也都跟随总管赶了过来:“老爷,刚才可是进了贼人?我们马上搜人。”
李琦制止:“不必了。现在什么时辰?”
总管:“老爷,寅时。”
李琦:“你去吧,没事了。”
.......
太极殿朝会,晋王将查明案件情况通报全体朝臣。
拓跋宏:“目前证据所指皆指向周王,请母后和众臣商议如何处理。”
拓跋宏没有将自己和周王密会之事说出。
皇后听完大怒:“如此杀父弑君的逆子,如何还能留得,虽然周王乃本宫亲子,但是犯下如此罪过不可饶恕,当赐死。”
齐王已经解除关禁,今日在朝上,听完连忙出来说道:“母后不可,此案多是周王身边的人做下的,四弟恐怕也是被蒙蔽,才犯下大错,希望母后顾念母子亲情,饶过四弟。”
福王低头不做声,心中还有怨念,燕王出列道:“母后,四哥乃您和父皇嫡子,望母后三思。”
皇后目光扫过晋王,独孤文钦、苏相、安国公,四人皆沉默不语,皇后转向问群臣:“你们认为本宫处置是否妥当?”
群臣不言,皇后心中失望,正打算开口,不料此时晋王出列道:“母后,周王犯不赦之大错,然而情有可原,此外此事还有隐情,儿臣尚需跟周王多一些了解详情,加之父皇万寿节在即,此时不宜处置周王,望母后收回成命,暂且放过周王。”
晋王说完,独孤文钦出列:“臣复议。”
安国公、苏相出列:“臣复议。”
随后文武众臣皆出列:“臣等复议。”
皇后这才松口气:“搁置此事,待陛下万寿节后再行公布。”
皇后接着问道:“礼部尚书戴兆廷。”
“臣在。”
“万寿节的典仪可安排妥当?”
“回娘娘,本次典仪将由皇后娘娘卯时一刻登上宣武门城楼接受万民朝贺,之后从神武门至宣德门开万灯街市,不设宵禁,庆祝十二个时辰,所有人均可自由出入神武门,辰时一刻在太安殿接受亲王、百官、各国使臣进呈贺表还有供品,之后将开万寿大宴,庆祝陛下万寿节,直至亥时一刻结束。不过臣有两件事情需要跟娘娘确定,登上宣武门接受万民朝贺,除了陛下和娘娘,还有储君己王妃,此前两年皆由齐王、齐王妃暂代,今年如何安排?万寿宴陛下身体原因,不便出席,需要有人接受亲王、百官、各国时臣贺表并且赐礼,今年如何安排,此事臣不能定,望娘娘示下。”
皇后总算听到了自己想听的消息,跟群臣说到:“陛下万寿节,乃我朝盛世,不可草率,礼仪规制不可怠慢,齐王已经已经查明与陛下之事无关,当继续履行监国职权,本次宣武门万民朝贺己万寿大宴接受贺表赐礼,可由齐王代表陛下,齐王与永慧公主虽然未行大礼,但是陛下赐婚,日后公主当为储君正妃,大魏未来的皇后,可陪同出席,诸位可有异议?”
听完皇后的话,朝上诸臣皆知道皇后的心思了,只是目前形式,群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都不敢抢先表态,一致一时间场面有些尴尬。
皇后见无人表态,继续说到:“如果群臣没有异议,礼部尚书依此办理……”
“母后,不妥。”
晋王出列道:“永慧公主身份牵涉两国邦交,没有成亲就让其接受百姓、朝臣、使臣朝贺,不合规矩,让梁国看了也是笑话。各邦交国看了也是笑话。父皇诸子当中以齐王为长,代父皇接受朝贺合情合理,但是作为监国接受朝贺不符合礼制,如今父皇案件还不能算完全结案,因此齐王只能以父皇诸子之长的身份接受朝贺。”
众臣开始哗然,都没有想到居然晋王会提出这种反对意见。
独孤文钦出列道:“臣等认为晋王所言有礼,臣复议。”
安国公出列道:“臣等认为晋王所言有礼,臣复议。”
朝中所有武官皆出列:“臣复议。”
苏相出列道:“礼不可废,娘娘要不暂时不要纠结与齐王以何身份接受朝贺,毕竟齐王代表的是陛下,是大魏。”
大理寺卿钟劲松出列道:“娘娘,苏相所言有理,臣复议。”
其他汉臣也一一出列复议。
皇后见如此局面,也只能妥协:“好,好,好,既然你们赞同,那就依众卿家之言,齐王代为接受朝贺,永慧公主不出面。”
齐王出列:“儿臣领旨。”
皇后:“礼部尚书,据此办理吧。”
“臣领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