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择吏者,选贤任能,关乎国之兴衰……”</p>
“去冗者,去除多余之人员、机构也……”</p>
“省费者,节省国家之开支也……”</p>
“辟土者,开垦荒地,拓展耕地也……”</p>
“薄征者,减轻百姓之赋税也……”</p>
“通利者,促进商业之流通,畅通贸易之道也……”</p>
“禁奢者,禁止奢侈之风,倡导节俭之德也……”</p>
“均田以安民,择吏以理政,去冗以增效,省费以节财,辟土以足食,薄征以惠民,通利以兴商,禁奢以养德。</p>
此为吾之治国八策。”</p>
吴夫之读罢,愣在了原地,</p>
这考生将其八策在之后都留下了自己的看法与可行的实施方案,囊括全面,详细入微。(注1)</p>
直接拿去上奏都可以了。</p>
只是,他现在不想管这篇策论多么优秀,具有多大的可行性。</p>
这位读了半辈子书的读书人只是目光呆滞般看着策论的最后一句话。</p>
“吾闻,陛下励精图治,改革税制,赋税一法,吾亦有更好之良策,可惜纸短策长,此处暂且不表。</p>
只得留于殿试御前,亲呈圣上。”</p>
“?”</p>
“狂生!狂生!”</p>
吴夫之胸口一阵起伏,只觉得一股闷气憋在心里,怎么都发不出来。</p>
怎么,老夫不配看?</p>
这位读书人哆哆嗦嗦地放下考卷,用手摸了摸胡子,目光放在后面的诗赋上。</p>
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</p>
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</p>
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</p>
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”</p>
吴夫之知道黄金台,是春秋时期一位君主为招纳贤士所筑高台,将千金置于台上,以示求贤之心。</p>
那玉龙是什么剑?</p>
“莫不是他的佩剑不成?”</p>
吴夫之想了想,觉得这狂生还真有可能。</p>
“策是好策,诗是好诗……”</p>
吴夫之轻咳两声,面露凶狠地看向他的经义。</p>
“你若是再气老夫,老夫是当真不给你过了。</p>
还想殿试将你之策亲呈御前,回家玩泥巴去吧!”</p>
他终于把目光投向这人的经义。</p>
嗯……还好,没再有什么过激的语言,只是一篇普普通通的上佳文章。</p>
吴夫之将这张考卷翻来覆去,看了又看,最终还是提起朱笔。</p>
“臭小子,此番先让你过了,现在老夫虽然不知你是谁,但总有露面的那天吧。</p>
到那时,老夫再好生与你说道说道。”</p>
如此想着,吴夫之的朱笔终究还是落在了纸上。</p>
苍白的宣纸上,赫然出现两个鲜红的大字。</p>
“会元。”</p>
……</p>
注1:取自嘉靖十一年中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在《廷试策》中提出的八项除弊措施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