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0章 纠结的李靖(1 / 2)

“就算你这番说辞能说服老夫,\"李靖突然话锋一转,目光如电。

\"但朝堂之上,那些御史言官可不像老夫这般好说话。为何不乘此机会,一起回到云州大营,完成了护送任务,就能将三千燕王卫全须全影的召回到麾下,根本不用冒险收编那些突厥骑兵。”

马周自然不会直接说,我家殿下自然是不想听从您的节制和调遣,想要最大程度上,保持燕王卫的独立性,以及作战自由。

他略一沉吟,拱手答道:“大总管明察,非是燕王不愿归建,实乃草原局势瞬息万变,殿下不愿放弃后面极有可能发生的战机。”

他顿了顿,走到大帐中间的沙盘前。

‘您瞧,这归附的突厥九部与颉利的牧场接壤,他们的反叛,不仅再一次简单直接的削弱了颉利可汗的实力,也极大的影响了颉利可汗对其他部落的掌控。”

马周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,\"面对突厥九部动摇根基的反叛,燕王殿下料想到,好大喜功,且喜怒无常的颉利,必然可能会派遣军队前去报复。”

“那时便是天赐良机——以一千的九部骑兵为诱饵,佯装败退引颉利主力深入。届时我军便可半路设伏,以有备击无备,一举歼灭来犯之敌!就算不能打破颉利可汗目前的部署,也能消灭一部分有生力量。\"

李靖闻言,眼中精光一闪:\"燕王殿下好算计!\"

说完,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马周,试探性的问道。

“只是不知道,燕王殿下这一次设伏的地点,选在何处?\"

而听到李靖的询问,马周心里悄悄“咯噔”了一下。

作为一个奉李恪之命,前来交接任务,顺便做收尾工作的他,哪里知道李恪的后续计划。

更何况,待在李恪身边的老人都知道,李恪不是那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。

往往喜欢因时因势地制定计划,天马行空地布局,他哪知道李恪现在的计划。

但做大事的人,心有惊雷,而面如平湖。

尽管心里面波澜微起,但脸上却浮起笃定笑意。

脑中心思百转,片刻间便有了主意。

他从容不迫地指向沙盘上,最终停在阴山余脉以北的一处峡谷,侃侃而谈道。

\"大总管请看,此地名为'狼牙谷',两侧山势陡峭,中间最窄之地,仅容十骑并行,乃是定襄城通往九部草场的一处必行之地之一,殿下有意在此处设下埋伏,试试运气。”

苏定方见到之后,赞赏的点了点头:\"倒是选了一个设伏的好地方,若在此处设伏,只需在上方堆砌滚木礌石,再以强弩封锁谷口,任他颉利有十万铁骑,也插翅难逃。\"

尉迟敬德却猛地一拍案几,震得茶盏里的残茶飞溅。

\"说得轻巧!那颉利老贼精得跟狐狸似的,就不会派人探路?\"

对于尉迟敬德提出的质疑,马周从容一笑,并没有反驳。

毕竟刚才他也说了,从定襄城通往投诚的九部草场的路,有很多。

燕王殿下只不过去碰碰运气而已,并不是说笃定颉利的报复人马会从此处经过。

马周不知道,他随意而指的这处地点,几乎与李恪现在赶往的地点大致相同。

只不过,他只是暂时隐藏踪迹的地点,他真正的目的乃是定襄城。

倒是,李靖在看到马周所说的地点之后,便陷入到了沉思之中。

毕竟,在叫苏定方集结训练三千精锐骑兵之后,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在他心中逐渐成形。

现在突然看到李恪,也率领骑兵奔向自己计划中的地点,李靖心中除了不由生出一丝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外。

也担心李恪这莽撞的行为,会不会引起突厥人的警觉。

若是李恪的出现导致颉利察觉异动,那他苦心筹划的奇袭定襄城计划,必将功亏一篑。

李靖神色凝重,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案几,发出规律的 “哒哒” 声。

另一方面,这个计划本就突出一个奇袭,讲究快准狠。

所以,携带的兵力也不能太多,不然就容易暴露行踪。

原本他带着三千的兵力,就有些冒险。

现在,李恪在那边也屯着三千的骑兵,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增援。

只要,李恪不曾被发现,那这计划成功的可能性,就无限放大。

一时间,饶是李靖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,也不禁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。

......

北齐后主天统三年,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、西突厥,东突厥大体上以金山为界,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。

但随着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,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。

原先突厥民风淳厚,政通质和。

直到颉利可汗重用汉人“赵德言”,突厥的发展,开始偏离传统,由荣转衰。

此人出生于世家望族,家境殷实,受到良好的教育。

也曾做到刺史之位,可后来李世民和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唐俭等人发现,他擅长拍马屁,却又没有真才实学。

并且,心比天高,崇拜突厥,利用这种媚外的心理,李世民、房玄龄等人就设计让他去祸害突厥。

事实上,也正如李世民等人的预料,赵德言来到突厥之后,在得到颉利可汗的重用之后,马上就开始献计,让颉利可汗按照大唐的那一套行政方式治理突厥。

赵德言给颉利可汗讲了一大套理论知识,把颉利大可汗忽悠瘸了。遂下令,由赵德言负责实行,在突厥进行彻底的改革。

频繁的变更旧俗,政令繁苛,让突厥内部开始不满。

加上颉利可汗连年用兵入寇大唐边境,手下的属民也不堪其苦。近两年又屡遭大雪,牲畜多死,部族冻死无数。

可颉利可汗又不像中原王朝,会主动救济百姓,反而因为收入减少,加重盘剥手下的部落。

一系列的原因下来,引起内外离心,许多属部背叛。

其中,薛延陀和斛薛因为是铁勒的部落,分布地区在突厥的北面,距离颉利的大本营相对较远。

忍受不了颉利可汗剥削的他们,率先举起了反旗。

这两个部落联合起来,在贞观二年正式宣布脱离突厥统治。

就在李恪和袁天罡秘密筹划着,突袭定襄城的计划前夕。

这天,位于阴山余脉向西的方向,又迎来一支队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