率性堂内,气氛肃穆。讲台上,一位面容严肃、目光如炬的老者正在授课,正是郑博士。他显然已从跑腿监生那里听说了李明“烤羊”的“壮举”,待李明报上姓名,他那锐利的目光便如同探照灯般扫了过来,带着审视和毫不掩饰的严厉。
“李明?江宁府的小三元?”郑博士的声音不高,却自带威严,“国子监非炫技之所,更非哗众取宠之地。坐下!用心听讲!今日讲《春秋》微言大义,若有半分懈怠……”他没说完,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李明如坐针毡,老老实实坐下,拿出十二万分精神听课,生怕再出半点差错。
一堂课在郑博士引经据典、鞭辟入里的讲解中结束。李明听得入神,受益匪浅,也稍稍冲淡了之前的尴尬。下学时,郑博士却单独叫住了他。
“李明,你过来。”
李明心头一紧,以为又要挨训。却见郑博士从书案上拿起一册厚厚的、纸张边缘已经磨得起毛的旧书,递了过来,封面上是四个遒劲的大字——《漕运通考》。
“拿去。”郑博士语气依旧没什么温度,“此书乃前朝一位致仕漕督所着,详述漕运河道、闸坝、粮储、运丁、历年利弊得失,虽年代稍久,然根基扎实,远胜那些浮华空论。你……既有心于此道(显然指李承宗在户部管漕运),便好好研读。半月后,交一篇心得与我看。”
李明一怔,随即大喜过望,双手恭敬接过那沉甸甸的书册:“谢博士教诲!学生定当用心研读!” 他没想到这位看似严厉的郑博士,竟会给他如此珍贵的资料!
郑博士“嗯”了一声,摆摆手让他离开。李明抱着书,心怀感激地走出率性堂,脚步都轻快了许多。看来国子监也并非全是刁难。
刚走出不远,一个身材微胖、笑容和气的监生凑了过来,主动打招呼:“李兄!在下孙有福,顺天府人士。方才兄台在周学正面前那番‘烤羊’高论,真是……咳,真是别开生面啊!”他努力憋着笑。
李明尴尬地笑了笑。
孙有福自来熟地拍拍他肩膀:
“李兄初来乍到,想必对监中诸事尚不熟悉。这国子监啊,门道多着呢!尤其这率性堂的功课,郑博士要求最是严苛!小弟不才,在监中混迹两年,对各位博士的脾气喜好、课业重点,还算摸得清一二。李兄若是不嫌弃,小弟愿尽绵薄之力,帮你‘特别关照’一下课业,保管事半功倍!如何?”
他眨眨眼,笑容显得格外热络,甚至带着一丝……讨好的意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