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瑜病重,鲁肃被扣,孙权身边竟无人商议如此军政大事。
恰在这时,顾雍上书陈奏,军中将领多有不忿,意图联名兵谏,逼迫孙权发兵刘备。
孙权阅完大惊,急召顾雍参见。
待顾雍禀报完后,突然又提了一句。
“曹操自赤壁兵败,时刻都在思索要卷土重来,倘若此时对刘备出兵,激起刀兵,那曹操必然会趁虚来攻,届时孙刘两家恐都将被曹操吞并。”
孙权微微颔首,又沉声问道。
“元叹所思正是本侯所虑,不知元叹有何良策?”
顾雍恭敬行了一礼,上前低声道。
“主公,那曹操虽然退兵,想来荆襄之地早已遍布许昌的细作,如今荆襄多被刘备占据,主公何不祸水东引。
主公可遣一人为使,上书曹操,封刘备为荆州牧,曹操见信便自会以为孙刘联盟依旧稳固,不敢轻易动兵,甚至还会因为荆襄尽皆被将刘备所占,将其视作北军大敌。
除此外,倘若刘备真被封为荆州牧,亦会对主公心生感激,如此也可化解两家矛盾,使局势不至一发不可收拾。”
孙权闻言大喜,不禁大笑道。
“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,元叹以为当派何人为使?”
顾雍略微思索,便喊出一个名字。
“主公,在下以为华歆最为合适。”
“华歆?”
华歆乃汉室旧臣,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,与卢植、郑玄、管宁等为同属一门,灵帝时期,举孝廉入仕,出任郎中,后因病去官。
又得大将军何进征召,出任尚书郎,遣为豫章太守,甚得民心。后其兄孙策荡平江东之时,华歆率部相投,自此颇为倚重。
赤壁之战前,曹操还特意以献帝之名,下诏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,只因孙权不允,此事才不了了之。
此时若是派华歆出使,岂不是肉包子打狗,一去不回。
孙权微微蹙眉,不禁呢喃的问道。
“为何是华歆?”
“主公,那曹操久慕华歆之名,曾许其议郎之位,那华歆亦早有随侍汉帝之心,主公不若成人之美,将华歆送往许昌,那华歆感念主公恩泽,自会从中斡旋,将曹操的怒火引向刘备,如此与我江东百利而无一害!”
孙权深以为然,当即同意了顾雍的建议,遂命人去传华歆,一直深谈至深夜。
随后华歆奉表前往许昌,听说他要进京赴任,昔日宾朋好友及同僚近千余人前来相送,并赠金留念。
不过全都被华歆拒绝了,一时美名流传。
此时的华歆还是颇为高尚的,谁能料想到后来,他会携百官向曹丕劝进,甚至当殿对献帝发难,逼其禅让皇位,只能让人唏嘘了。
此时,曹操修建铜雀台正好完工。
按照原本的历史,铜雀台应当修建在邺城,只因冀州已被刘昊所得,如今这铜雀台便只得修在了河内。
至此也可以看到曹操的战略意图,重点要向西北发展。
铜雀台落成后,更是大举庆典,曹操宴请文武百官,于是文臣比赋,武将比射,好不热闹。
一番较量之下,其子曹彰无疑非凡,骑射拔得头筹,获赏西川红锦战袍。
其子曹植,一篇《铜雀台赋》惊艳众人,光彩夺目,获封平原侯,亦是曹氏兄弟中首位封侯者。
百官同庆,万人同乐。
当此时,不乏有人趁机劝进,言称曹操功德巍巍,气概寰宇,自当顺应天命,晋位为王。
此言一出,不少人都愣在了当场,尤其是以荀彧叔侄为首,众人都满脸羞愤,无奈叹息。
曹操见状,举杯起身,邀请天地,怅然笑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