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桂林60万绑架案3(2 / 2)

王警官调出电动车棚监控,看见武文龙跨上电动车,车头挂着个红色塑料袋——和绑匪用来当暗号的袋子一模一样。车筐里的布袋随着车身晃动,液体滴在地上,形成不规则的斑点,像幅抽象画。

“轨迹追踪到了。”小张递来报告,“他沿着滨江路骑了三公里,在解放桥附近停留了十分钟。”

解放桥横跨漓江,桥下是深水区,流速极快。王警官看着地图,忽然想起男孩姐姐林悦的话:“浩子说,武叔总在桥上钓鱼,一钓就是半夜。”

“那些布袋里装的是什么?”小刘的声音发颤。

“可能是……”王警官顿了顿,想起冰柜里的碎布,“人体组织。他在分尸,然后抛进漓江。”

再次搜查“文龙火锅”时,王警官带了只血迹搜索犬。警犬在操作台前疯狂吠叫,爪子抓挠着地面——那里的瓷砖缝隙被刻意用玻璃胶填满,表面看不出任何痕迹。

“撬开来。”王警官握紧了手电。

瓷砖下是混凝土层,混凝土里嵌着细小的骨渣。犬只继续向前,在卫生间角落的地漏旁停下,爪子刨出半片指甲——淡粉色,边缘有咬痕,是未成年人的指甲。

“这里就是第一现场。”王警官蹲在地漏前,看见管道内壁残留着肉末和毛发,“他在这里杀人,碎尸,用洁厕灵清洗血迹,然后把大块残骸装进布袋,抛进漓江,小块的冲进下水道。”

小刘忽然指着天花板:“队长,通风口有东西!”

那是个黑色塑料袋,用铁丝绑在通风管道里。王警官戴上手套取下,里面装着带血的校服碎片、一把带锯齿的刀,以及一部手机——正是男孩失踪时携带的那部。

手机屏幕碎裂,但SIm卡完好。技术组很快调出通话记录,11月16日19:30,有通未接来电,来自武文龙的手机号。

“他骗小林到店里,”王警官捏着带血的校服,布料上还粘着几根头发,“假装拿辣椒面,实则把人骗进厨房,用这把刀捅死,然后……”他无法再说下去,因为看见校服口袋里露出半张纸,上面写着“爸爸收”,字迹被血浸透,模糊成红色的团。

凌晨三点,武文龙的审讯室传来消息:他认罪了。

王警官走进审讯室时,武文龙正盯着自己的左手,那只手此刻摊开在桌面上,掌心有几道新月形的伤疤。“我用左手捅的他,”他说,“这样右手还能拿烟。”

“为什么选红色塑料袋?”王警官抛出绑匪短信截图。

武文龙笑了,那笑容像条蛇吐信:“你们不是怀疑东北人吗?东北菜市场都用这种袋子,方便。”

“你怎么知道我们会怀疑东北租客?”

“麻将馆里听的,”武文龙的指甲抠进掌心伤疤,“李建军说,三楼住了群搞传销的,口音重,让小林离远点。我就想,不如嫁祸给他们,反正他们也不干净。”

王警官忽然注意到武文龙的左手小指少了半截,那是扒窃时被抓住的惩罚。“你故意在短信里用‘爷们’,用东北地名,都是为了误导我们。”

“是啊,”武文龙抬头,眼神里没有一丝悔意,“可惜你们还是找到了我。不过没关系,”他舔了舔嘴唇,“那个小杂种,死的时候喊了一声‘叔’,真他妈有意思。”

王警官猛地起身,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。他想起男孩书包里的期中考试卷,想起那句“爸妈少熬夜”的留言,忽然觉得这个满是清洁剂气味的审讯室,比火锅店的后厨更像人间地狱。

走出审讯室时,天已经亮了。小刘递来份报告:“队长,武文龙的电动车筐里,除了血迹,还检测出辣椒面和碱粉。”

“碱粉?”

“是的,”小刘皱眉,“通常用来处理尸体,加速腐烂。”

王警官望向远处的漓江,水面上漂着个红色塑料袋,不知是谁丢弃的。它在晨风中起伏,像枚跳动的心脏,又像面即将沉没的旗帜。他忽然明白,有些杀意,就像这塑料袋,看似轻飘飘,却能压垮整个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