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么多年来,她早就习惯了当个不起眼的旁观者。
除了前几个月儿子徐大志考上大学时,村里人也是这样围着她道喜,这还是再一回又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。而这一次,还是因为她那个有出息的儿子给她长了脸。
听着周围邻居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羡慕的话,袁翠英只觉得鼻子一阵阵发酸,眼眶也跟着热了起来,心里头像是压了块大石头似的。
她站在那儿,眼睁睁地看着黄建国指挥着几个小伙子忙活。那张用了很多年的旧木床在他们手里很快就被拆散了——这床年头实在太久了,木板都松动了,拆起来根本不费什么力气。
这边刚把旧床的木板收拾利索,那边几个人就麻利地开始拿板材进去组装新床了。
崭新的木床在阳光下泛着光泽,跟屋里那些老旧的家具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\"婶子,这都是大志特意安排的。\"黄建国一边干活一边说,\"他就担心您一个人在家舍不得花钱,要是今年冬天再像去年那样挨冻可怎么行。\"
袁翠英听到这话,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她赶紧转过身,用袖子悄悄擦着不停往下掉的眼泪。
这时黄建国走过来,把一叠钞票塞到她手里。
\"这里还剩五百五十块钱,大志特意嘱咐了,让您留着花,该买什么就买什么。\"
说完,黄建国又跑去帮忙搬床板了。
袁翠英紧紧攥着那叠钱,手指头都在发抖。她就这么站在原地,望着忙活的众人,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。手里的钞票被她攥得都起了皱,可她还是舍不得松开。
今天,徐大志家又一次成了全村人关注的焦点,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议论他们家的事。
袁翠英作为徐大志的母亲,自然也成了村里人谈论的中心人物。
到了吃晚饭的时候,袁翠英特意提着一小篮子鸡蛋去了黄建国家,想表示一下谢意。
黄建国他爸黄强说什么也不肯收下鸡蛋,一个劲儿地夸赞徐大志:\"他婶子,建国帮这点小忙算什么?要我说啊,你家大志将来肯定有大出息!\"
袁翠英还没来得及答话,黄建国的妈妈就插嘴道:\"这话说的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,能没出息吗?\"
黄强抿了口酒,继续感慨道:\"光说大学生可不够。您想想,现在有几个大学生能像大志这样,不光自己挣生活费,上学没几个月就能赚到一千块钱?这孩子是真有本事!要我说啊,他婶子你就等着享清福吧!\"
袁翠英经过一下午的调整,这会儿已经平静多了,连忙摆手说:\"强哥,你这话说得太过了,哪有这么厉害...\"
\"一点儿都不夸张!\"黄强越说越起劲,转头对儿子说:\"建国啊,你以后得多跟大志学着点儿。你们关系好,要是能学到他一半的本事,我这当爹的就心满意足喽...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