竖亥看着面前颜色分明的湖泊,陷入沉思。
昆仑海大部水体较浅,湖水呈透亮的高原蓝。
只是行走数日,来到姬藜等人渡江的地方后,一道弧线将整片昆仑海分割为蓝黑两部分。
这种现象的形成和水区域之间的密度、温度、深度、流速甚至生物活动都有关系。
竖亥又看一眼,颜色较深的那一处水体,深不可测。
再环顾四周,这里不再是之前的平原,而是一片谷地,后方是山脉的主体边缘,对岸一片雾涌云蒸。
抬头看看天气,阳光明媚,一片祥和。
好像没什么问题。
这附近还留着巴人驻扎的营地,
这些巴人有说有笑的走到营地内,将留在那里的物资带上,走到岸边的船只旁。
如果这些能称得上“船”。
木板拼接船早在河姆渡时期便已经出现,但碍于工具不够完善,这种船并未成为现在的主流。
掏空树干的独木舟,以及树枝捆扎的木筏依然大行其道,当然这其中也有需求不足的原因。
看着竖亥担忧的神色,姬藜安慰道:
“不必担心,你乘最大的那一艘木筏。蜀地多水,他们最熟悉行舟。”
巴人很快收拾完毕,将独木舟和木筏置入水中,对着竖亥和商均做出邀请的手势。
商均图个新奇,他向后退几步,纵身一跃跳上独木舟,却很快借助身体的晃动稳住船体,还接过巴人递来的船桨,玩的不亦乐乎。
竖亥则是看着那片幽深的水域,心中直打鼓,他踏上木筏,顶得上两人的体重直接将另一侧跷起少许。
眼见就要出丑,竖亥还是脚下发力,迅速登上木筏,盘坐中央。
众人皆已登船,巴人们熟稔的舞动船桨,一行人开始横渡昆仑海。
竖亥的前后是姬藜和另两个巴人,由巴人持桨。
眼见木筏朝着水更深的地方前行,竖亥心中又是一阵打鼓。
“我今天是怎么了?这种深水虽然前世从未见过,但也不至于被吓成这样。”
“能吓到我的自然奇观,也能吓到旁人。”
姬藜似乎看出竖亥的局促,解释道:“水深处行舟更加平稳。”
竖亥也明白这个道理,浅水更容易受到风的扰动,在水面形成表层高流速,比较危险。
即使是昆仑海的窄处,横渡亦需半日路途,
一成不变的湖面,巴人不紧不慢的跟着节奏划动船桨,这场景待久了不免令人昏昏欲睡。
竖亥趁此机会也打探了更多关于巴蜀地区的事情。
现在的昆仑海,也在向四川盆地供水,成都平原不但没有如竖亥料想一般正在开发,反而是河网密布,难以开垦。
蚕丛氏只是在成都平原边陲,靠近西北方向定居,过着渔猎为主的生活。
其主要都邑蜀,没有城墙,和原始部落相差无几,人口不足一万,少量种植粟和黍这类作物。
可能是由于他们是自西北迁徙而来,并没有发展水稻农业。
如这群巴人的部落也只在三千人规模,他们原本居住在巫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带,过着同自然搏斗的日子。
可之后苗蛮的突然到来令他们措手不及,
上千个苗蛮武士,皆披兽皮甲,有三分之一装备青铜武器。
苗蛮初来时,只有百十人现身,
他们表现的还十分友善,给巴人部落带来精美的陶器和玉器,还有盛满稻谷的罐子。
巴人如获至宝,也给予热情招待作为回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