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城的建设,是从地面以下开始规划的,新城市以工厂、车间为核心,要满足数以十万计未来人口生活。居住区的密度更高,还要让生活更便利,就设计了复杂的地下排污体系。
地下水管和排污管的技术,在始皇帝之前就已经有所采用。但是当时采用的是陶管套管连接成长长的地下管线。陶器烧制成本并不低,套管制造技术也有门槛,这种套管的口径有限。所以只在少数宫苑使用。
梁二显然有更大的野心和雄心。要让整座巩邑家家户户的污水都可以直接排出去,就采用了张村时期储备的水泥技术。制作大口径水泥管。横卧在地面之下大大小小的管线连接。构成一个地下的复杂管网之城。
“所有废水,都可以就近直接排放。”梁二向张诚汇报巩邑方案的时候,对这一技术如此说。
张诚看了方案,好久才点点头。
所以水泥厂就成了巩邑第一座大工坊。石灰石、铁矿石、粘土矿石、石膏矿石被送到这里破碎、煅烧、研磨,水泥厂附近的树木草木上都落满灰尘。水泥厂的工人每天要戴着几层纱布的口罩工作。一个班次下来,每个人的头发眉毛里都是粉尘。
水泥成为巩邑新城建设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。
车间厂房采用钢筋水泥建造,一种新的框架结构,高达12米的水泥柱成为车间厂房的骨架,大跨度的横梁,让车间内部极为开阔坡屋顶上装置了玻璃窗,采光极好。规划中巩邑还会有水力火力发电站各一个,当然也能保证每一个工位的采光。
蒸汽机车可以直接从大门开进开出这样的车间。据说研究院那面正在配合这种车间的工作方式,在设计一种叫做天车的工具,就能将笨重的机械和工件吊装安放在车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。
能用在车间建造上,就也能用在民居建造上,钢筋水泥浇筑成建筑物的梁柱,外墙只需要使用砖块搭砌,墙体本身并不承重,只起到隔离的作用。装上门窗,就是一间屋子。林小妹还特别研究出一种大跨度预制水泥板,用钢筋为骨架,水平方向开出孔洞以降低重量,这种东西制作成屋顶隔板,尺寸大、强度高、施工方便。
张校长参观了这个工艺,看过之后只是点了点头,提出的要求是,所有使用预制水泥板的建筑,必须在外墙挂标牌,写明施工时间和督造人姓名。
林小妹以为那是一个荣誉标志。
水泥也作为砖砌的粘合材料,张村的黏土砖用水泥砂浆为粘合剂,干燥速度更快,强度大,施工更方便,也已经深受建筑专业的欢迎。
地下管廊是水泥建造的、城邑中的房屋是水泥建造的、楼梯是水泥建造的、地面的道路也是水泥浇筑的。水泥浇筑的道路平坦、坚硬,千斤大车在这样的水泥地上也留不下车辙印。车子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一点都不颠簸。
工厂车间的地面,更是用了不知道多少水泥浇筑,厚厚的地面,宛如巨岩。最后还要进行非常精细的施工找平,车间的地面平的如同镜子一样。这样才能保证机床有最好的工作表面,才能保证最终由更高质量的零件生产。
巩邑工业中心,不是张村工坊的复制,而是一次全新的升级。新的工业中心,一切工坊、车间都是重新建设的、使用了全新的建造标准和精度、依照巩邑的产业流程来构建不同工厂之间的协作关系。
这里的产品将更多、更好、更精密。
身在张村的很多人还以为,这次大移民,只是一部分人离开张村。只有在巩邑的梁二夫妇清楚的知道,巩邑开始运作的那天,张村的一切辉煌就已经到了黄昏。
这很残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