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6章 亲政之内阁(1 / 2)

平安说:“儿臣知道不能逮住一只羊薅羊毛,但三位师傅也忒急了一些……”

张蔷亲自执壶,给自己和平安倒了一杯茶,端起来缓缓饮了一口,才道:“平安,要避免人亡政息,你要的是完善的制度,而不是执行制度的人。”

说完就不再言语,转头望向院子,一株迎春花从假山顶上垂下无数细小的枝条,翠绿的枝条上绽开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,春天就要来了。

“完善的制度?”平安执起茶壶,为张蔷加了点茶水,“内阁不是早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了么?”

张蔷伸手在桌子上点了点,谢过皇帝儿子给自己斟茶,然后才说:“太祖皇帝废中书令和宰相,将权力分于六部,仿宋制,设置华盖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诸大学士,作为皇帝的顾问。

成祖为了处理政务,组建了一个秘书机构,因在午门内的文渊阁办公,称为内阁,后来阁臣加殿阁学士衔,说明阁臣既是皇帝的顾问,又是皇帝的秘书,此时的内阁,还不是权力机构。

因为阁臣离皇帝近,在文官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中,很快就占了上风,到永乐中期,内阁开始兼管六部尚书,发展到今天,内阁已经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……”

平安反驳说:“母后,儿臣看你的决策,多问顾问小组成员意见,少问内阁三人?”

“所以,”张蔷在茶几上笃笃笃地敲重点,“为何要做出这样的改变?因为内阁制度已经僵化,阁臣成为各个政治集团的代表,皇帝若只听阁臣的意见,就会被他们身后的文官集团左右,做出不当的判断,严重时将祸及江山社稷……

要做出准确的判断,只听身边人的意见是不行的,他们在提交意见之前,早就在私下里做好了交易和妥协,无论是文官集团的内阁,还是宦官集团的司礼监,都会为了集团的利益,左右皇帝的决定。

你太爷爷被文官集团逼得三十年不上朝,死后还得了个‘神宗’的庙号,真是讽刺!你爷爷还得了个‘光宗’的庙号呢,你父皇,被宦官集团左右……母后正是得了这些教训,才悟出一个道理:‘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’,所以,要成立一个顾问小组,将决策机构的人员,扩大到六部尚书和专业人士。

只有多听一线执政者和专业人士的意见,最后做出的决定才会尽量的公平公正,才能真正惠及百姓,平安,你要记着,给朝廷纳税的,是自由农民和商人,而不是士绅阶层,朝廷要维护纳税人的利益,而不是成为士绅阶层压榨纳税人的帮凶!”

平安陷入思考,张蔷也不管他,起身走了书房,去院子里赏那迎春花。

半晌,平安跨出书房,走到她身边,低声说:“儿臣明白了,母后是让内阁回到了秘书机构的位置,而让顾问小组来代替决策机构?”

张蔷摇头:“非也,你看,这么跟你说吧,顾问小组成员相当于兼职的顾问,只有内阁成员是专职的顾问,有了这些兼职顾问的顾在,专职顾问们才不敢隔绝内外,左右帝王心意。”

“儿臣相信三位师傅,”平安说,“母后用了他们十一年,儿臣相信母后的眼光。”

张蔷心想,哪里是俺的眼光,那是经过历史证明过的忠诚!你母后俺才敢大胆使用啊。

“三位阁老的操守,母后是相信的,但用人不能只靠操守,还是要回到开始那个话题:要避免人亡政息,你要的是完善的制度,而不是执行制度的人。”

“儿臣觉得,母后的顾问制度就很好,为了朝局稳定,儿臣暂时不想动它。”

“哦,有人上折子抨击顾问制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