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纷给转头,与广场上的灯光比起来,平安手里那个小灯笼,真是小巫见大巫了,平安小心地收起灯笼,提在手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好奇地望向那鳌山灯。
“这孩子,也不知道关掉灯光,拿在手里不刺眼么?”舜华是丈母娘看女婿,越看越喜欢,心疼地伸过手,为平安关掉了灯光,“回去再开。”
张蔷得意地问舜华:“意不意外,俺的是蓄电池!”
舜华豪不留情地打击她:“蓄电池太贵,要普及到民用,还得是发电机。”
平安很不理解他娘和他丈母娘的相处方式,他娘一点没有太后高高在上的威仪,他丈母娘也一点没有命妇见到太后的卑微,两人谈笑风生,相处起来,比他娘与懿安太后相处还要和谐。
他丈母娘说:“可惜不是彩灯,没彩灯好看。”
他娘说:“看一眼得了,劳民伤财,大明还在受灾。”
他丈母娘又说:“要不,南洋公司给紫禁城装上电灯?”
他娘说:“国事艰难,天子还没到享受的时间,要不,你先给内阁和六部公厅装上?”
他丈母娘严词拒绝:“外戚不得干政!”
他娘说:“屁!”
平安:……算了他还是看灯吧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按传统,元宵灯会从正月初八亮灯,直到正月十七撤灯,今年天子大婚,百姓们游性不减,天子特旨,今年的灯节,延迟到正月二十撤灯
但正月十六,京城里又轰动了另一件大事,立即冲上热搜榜第一,风头盖过了全城狂欢的灯节。
准皇后王瑾的嫁妆,用船队运到了通惠门码头,准确地说,是用雪橇船运进来的。
大运河到了张家湾,夏天的物资可以走水路,从通惠河直接运进北京城,到了冬天,只能从通州仓,走陆路用牛车马车运送。
不知从何时开始,冬天的通惠河面上,走起了雪橇车,牛马的蹄子上钉着带钉子的马掌,拉着雪橇车走在河面,比走陆路平稳多了。
后来,有人在船底装上长长的铁条,用牛马直接拉着船在冰面上行走,到了夏天,卸掉铁条就能用船,竟是连车也省了。
今日,京城的百姓算开了眼,纷纷涌到通惠河码头看稀奇。
只见十七八艘两百料大小的内河般,满载着物资,排着队从东方缓缓驶来,拉船的全是枣红色的蒙古俊马,比去年蒙古王公们的坐骑还要整齐威风,马儿们喷着响鼻,从鼻孔里不断地喷出热气,可见拉的船只有多重。
整个通惠河码头,无数双眼睛死死盯住那缓缓滑行靠岸的大船,以及船上堆积如山的、覆着厚重防潮油布的箱笼轮廓,都想看看王家皇后的嫁妆,与民间百姓女子的嫁妆有什么不同?
张家村的老族长张友和,进京给侄儿张十五拜年,顺便看了灯会再回去,今日里在街上听说,准皇后的嫁妆到码头了,便拉着张十五来看稀奇。
“老头子活了六十多岁,第一次看人用船运送嫁妆,”两人挤在码头上的人群里,张友和感慨道,“这阵式,要多嫁两个女儿,还不得把家产掏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