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一人定西蜀(2 / 2)

张普说完,吕翰脸色微微一变,随即起身,走下座位,周围一干谋士武将都走下座位,来到堂下,跪下道:“臣等领国主旨意,奉国主王命。”

张普将国主令叫到吕翰手中,笑道:“本官就恭喜漳州侯了,祝贺侯爷立下大功。”

吕禄打开国主令一看,里面果然有封自己为漳州侯的旨意,顿时喜笑颜开,跪下道:“末将必定为国主效死命,张大人,国主何在,末将要迎国主入关。”

张普:“吕侯爷莫急,国主有吩咐,请吕将军带本官去汉中各州府劝说其余将领,众将皆有封赏,最后围困汉中,相信不用我们动手,自然有人奉上费无期的人头,届时由侯爷领大军护送国主归国,则这第一大功自然就是侯爷的了,太傅之位也就非侯爷莫属了。”

吕禄:“好,末将全凭张大人调遣。”

张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三日内尽数策反汉中驻守诸将,围困汉中城,此时西蜀太尉费无期已如瓮中之鳖了,张普命人,每日射万支箭入城,箭上捆绑书信,严明利弊,费无期命人收缴,但是新国主的赦免之令和封赏已经流传出去,加上汉中区域内所有驻将尽数归顺新军,此刻汉中城已是孤城。

汉中太守府中,一谋士劝道:“大帅,如今汉中已是孤城一座,我们大军尽数归顺了新军,大帅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了,还是早早归顺了新君吧,大帅新君会赦免我们的。”

费无期:“他赦免谁都不可能赦免我和丞相,为国主出策,送他去魏国的人是我,偷袭汉中,杀尽汉中五千守军的人是我,他如何能饶了我。”

谋士:“大帅,如今您还有五万兵在手,新国主需要这份力量,所以尚可以转圜阿,不可再犹豫了,再犹豫恐怕军心尽散,回天乏术了阿!”

费无期:“让孤再想想,再想想。”

..........

此时门外一阵冲杀之声,夹杂砍杀惨叫之声传入府中。

“冲进入,奉国主之命,诛杀逆贼费无期。”

“杀!”

一个时辰之后,汉中城门大开,城中数名副将手托费无期及旗下臣属头颅,出城跪地请降,魏军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汉中。

西蜀国主刘世臣:“众将请起来,你等深明大义,今日举义事,让生灵免遭涂炭,让我西蜀与大魏重新归好,诸位皆有大功,待随本王归国,拨乱反正,维护西蜀稳定繁荣,本王不吝封赏。”

“谢国主。”

刘世臣转身对独孤若弥、独孤若望说道:“两位将军,今日汉中之事已定,本王恳请两位将军随本王入川,一来希望得到相助,二来也表明我们对魏国的崇敬之情。”

独孤若望道:“国主客气了,末将奉陛下和父帅之名护送国主归国继位,但是今日局势一定,我等就不该再入西蜀了,国主目前掌控的大军足够国主稳定国内局势,张参军将随军入川,助陛下一臂之力,他有苏秦张仪之才,有他在,可抵得十万兵。”

刘世臣:“多谢独孤将军,有劳张参军了。”

张普:“多谢国主看重,本人必定尽心。”

后《魏书》和《太初本纪》皆有记载《张普列传》,传记言,张普,魏国江州人士,幼年随父母兄长流落梁国江夏之地,其兄张贵入宫随侍梁国永慧长公主,张普自幼在书院读书,少聪慧、善谋略,公主与魏观政二十八年和亲入魏,其兄随侍而往,魏国大长秋张禄为张普失散二十多年的亲叔父,与其兄张贵相认,遂派人寻回张普一家,移居东都,入国子监求学。

观政二十九年应信义王之召,入征南大将军幕府为参军,汉中之役,说服西蜀大军归顺西蜀新君,不费一兵尽复汉中,后只身随西蜀国主入蜀,三月之内瓦解西蜀逆王刘文广,平定西蜀之乱,西蜀国主以丞相之位许之,张普请辞归国,时年十八岁。

太初元年,魏国孝宣帝拓跋宏继位,赏其功,封靖南伯爵,任兵部右侍郎,时年二十岁,太初十年任兵部尚书、太初十三年任太尉,封靖南侯,同年其兄大长秋张贵,封忠义侯,张家以宦官之家出身,一门两侯爵,成为魏国顶尖功勋世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