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大师去往何处(2 / 2)

夫妻在身后抱着孩子跪地,周围的数百百姓,也同跪与侧。

僧人微微摇头。

有声音传来:“世间本就苦困,不必拜老衲,救一命不难,渡尘世万苦不易!”

在众人目光之中,僧众早已走远!

“南无释迦摩尼佛、行善积德、十二往生极乐,渡万千苦厄。”

十二往生莲花经的诵经之声,缓缓越过荒野!

不远处的官道之侧,遍地都是无主的孤魂。

曾经百年战乱,百里无人烟,北地孤魂何止千万。

入夜,旷野之中

众僧侣皆和衣而眠,那黑袍僧人在一岩石上打坐诵经,诵经之声可传数里。

天降大雪,不落此地。

有一白衣书生,独自行走与旷野之中,手持一伞,缓缓而行。

待走进这僧侣宿营的地方,白衣书生将手中的伞收起,对着远处的黑袍僧人点头表示感谢,那僧人笑笑,并不说话,继续诵经。

白衣书生也不说话,铺上毛毡子、挑起一盏夜灯,静静的看起书来,看累了将书覆于面部睡去,第二天天刚放亮,僧侣们整理行装继续前行,那僧侣路过白衣书生旁边,问书生道。

“施主是要往北走?”

“是。”

“往多北?”

“漠北!”

“大师是要往南行?”

“是。”

“往多南?”

“抵河而返。”

“大师,杀一人救万人,杀万人救一人,何为慈悲?”

“救人皆有大功德大慈悲,杀一人杀万人,不在于杀人,在于是否当杀”

“大师不怕业果吗?”

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施主,告辞!”

说罢僧侣转身而去,书生收拾好地方的行囊,吹灭灯,也缓缓往北而去。

......

二十年后两人在阳关再次偶遇,又有了一次对话。

“施主是要往西去?”

“是”

“去多远?”

“遇西海而停!”

“大师是要东行?”

“是”

“去多远?”

“抵日出之国而停”

“大师,如果无人记得你、无人记载你,你还存在?”

“我本来就不存在,记得不记得,都不存在!”

“大师真的悟了!”

“施主此去不是你,老衲此去不是我!各自珍重、告辞!”

后日出之国史书《扶桑纪》记载,原年,有木筏从西海而来,有一智者传大道与扶桑,教化世人,此人后称东土法师,扶桑之国佛教大盛,而文化日隆。

而《圣伦经》有云,东方有圣人至,带天启十二卷,引众生入天国,后圣人消失,传下一人为圣子,纪录圣人言行之经书为《圣伦经》共计十二卷。

备注:黑袍僧人的身份是天龙寺的智信大师,为魏国国师,北地佛门尊者,每年总有半年的时间,智信会携门下弟子行走超度亡灵,需身穿百衲衣,赤足而行,日行百里,其间接受信众布施,信众将粗粮置于瓦盆,僧众不着金钱,不遮片瓦,入夜卧睡野外,百年间北地佛门渡黎民苍生、渡世间冤魂,北地佛门大兴,百姓无不信服。

(第一卷终)

第一卷终于写完了,登场了许多人物,南朝北朝,南越、西蜀、漠北,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,还有很多传说,很多过去的历史故事,其实都是我脑海中虚构的,并不吻合历史,大家不用去对照,当作一个好玩的故事去看就好了,这本书后面还会继续下去,只是希望喜欢这个故事的朋友,可以多多留言互动,谢谢大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