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百折不挠,终不为下(求追读!)(1 / 2)

百折不挠,终不为下(求追读!)

曹豹看不爽刘备,刘备对曹豹却心存幻想。</p>

刘备乃是游侠出身,最重情义。</p>

现在的曹豹与刘备也算是阵前一起扛过枪的,刘备对他还是有感情的。</p>

后来刘备当上了徐州牧后,专门把治所迁到了下邳,还封了曹豹为下邳相。</p>

这已经是太守级别的高官了。</p>

很明显,刘备对于曹豹绝对是付出了感情的,他希望曹豹作为陶谦老臣,能配合自己这个新领导,打理好徐州。</p>

但可惜,</p>

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</p>

刘备付出的真心,却并未换来曹豹的忠诚。</p>

曹豹看不惯张飞,张飞也看不惯曹豹。</p>

刘备夹在中间很难受,他也没能处理好新旧人的关系。</p>

所以当刘备远征袁术时,徐州就出事了。</p>

曹豹勾结吕布造反,一举偷袭了徐州。</p>

颠沛流离了大半辈子,好不容易走上牌桌,有机会和袁曹共争天下的刘备,就这样再次无家可归。</p>

这是刘备人生中最至暗的时刻。</p>

刘备在丢失徐州后,等于没了补给,一路撤军,大军只能够“相食”自保!</p>

最后如果不是徐州巨富麋竺倾尽赀财相助,刘备就已经不是战败那么简单了,而是要永远的退出历史舞台了。</p>

百折不挠,终不为下。</p>

不管你怎么看待刘备,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,他的一生真的非常励志。</p>

刘备是未来的徐州一把手,省级高官。</p>

李翊现在是和刘备在一条船上的,他当然不能让那种事情发生。</p>

所以这上岸第一刀,就是先斩曹豹。</p>

陶谦死后,曹豹就是丹阳派的绝对领袖。</p>

刘备笼络他,也是想拉拢丹阳派。</p>

但事实已经证明了,曹豹根本不服刘备。</p>

这也好理解,毕竟刘备一个外来户都能统治徐州,那他曹豹作为陶谦心腹,手握军权为什么不能?</p>

尤其刘备手里还握有丹阳兵,这些本都应该是曹豹的。</p>

曹豹对刘备有妒恨,自然是在情理之中。</p>

趁着这个机会,削弱曹豹的实力,未来丹阳派便不足为虑了。</p>

李翊的眼光放得很长远,他知道陶谦命不久矣,也知道这老登“让徐州”是没安好心。</p>

但李翊会帮刘备吃下整个徐州,为了老刘这张长期饭票,他必须作出这样的谋划。</p>

刘备果然有些迟疑,“曹豹与我共御曹操,今使计害之,非丈夫所为。”</p>

李翊挥了挥手,笑道:</p>

“非也,兵者诡道也。”</p>

“我等只使人告知曹军将退,曹豹追与不追在其自身耳,非我等所能强为也。”</p>

唔!</p>

好牛的论断。</p>

此言一出,赵云与关羽皆佩服不已,李翊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。</p>

我们只是告诉你曹操撤军了,追不追是你自己的事儿,我们又没拿刀架你脖子上。</p>

还能逼着你去追击不成?</p>

李翊的话还在继续。</p>

“今使曹豹追之,为曹操所败,我军复追之,必获全胜。”</p>

“一者,可削曹豹实力,为使君赢得在徐州的话语权。”</p>

“二者,曹豹兵败,使君若能救之,必得丹阳兵军心,丹阳派之众也将感恩戴德。”</p>

“三者,徐州百姓深恨曹军,今使君若能击破,必得徐州人心。”</p>

“此可谓一石三鸟之计也,今若犹豫不决,必然坐失良机!”</p>

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,刘备岂有再迟疑的道理?</p>

历史上真实的刘备脾气性子那是相当火爆的,不然谥号就不会是“昭烈”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