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里二三事
笑闹完一阵后,</p>
锦书恭恭敬敬地把杨曼迎了上自己华丽的马车。</p>
公主的座驾自然宽敞,几个年轻人一起坐进去根本没有问题。</p>
“好漂亮的衣服,当真不愧是宫里的侍卫,确实英武。”</p>
杨曼看着护卫在马车周围飒爽的绣春卫们,不禁赞叹道。</p>
此言一出,几个小家伙们都抿嘴笑了起来。</p>
“怎么,我说的可是哪里有些不对?”</p>
杨曼满眼疑惑道。</p>
锦书先是看了赵清遥一眼,随后笑着道:</p>
“伯母,这是老二派来接您的绣春卫,是他的亲卫。</p>
宫里的侍卫们,被撵到后面去了。”</p>
“老二的亲卫?”</p>
杨曼愣了一下,捂着嘴笑了起来。</p>
“这小子,我来京城一趟,他不亲自从江南来迎我,只派亲卫过来,这就想把我打发了?且看他回来我如何整治他。”</p>
前来迎接的车队,与前来护送定北王妃的一千天狼骑一同,没有直接进城,反而向皇陵行去。</p>
皇陵旁,便是定北王陵。</p>
越靠近皇陵,马车内的交谈声便慢慢低了下来,直至消失。</p>
终于,马车停在了山下。</p>
天狼骑迅速沿途开始布防,绣春卫们,则贴身保护着几人。</p>
他们开始上山。</p>
大宁文德皇后的墓碑,就在山顶。</p>
上山的台阶上,几人的表情变得肃穆,几个年轻人们都猜到了定北王妃要做的事情。</p>
山路旁,树木茂盛,郁郁葱葱。</p>
终于,他们来到了山顶。</p>
这座峰上,被匠人们修的极为平整,皆有青石铺上了一条宽阔的道路。</p>
天地辽阔,万里无云,清风环绕在山顶。</p>
大路两旁,石柱林立,有蟠龙盘旋其上。</p>
在道路的尽头,立着一块高大的墓碑。</p>
大宁文德皇后墓。</p>
守墓的侍卫和老太监得到了通知,并未上前打扰几人。</p>
定北王妃看着那座碑,</p>
呼了口气,</p>
上前走去。</p>
一旁的侍女捧着香和贡品,跟在身后。</p>
赵清遥咬了咬嘴唇,</p>
手,摸上了腰间挂着的那枚玉佩。</p>
那是自己小时候,皇后娘娘送给她的。</p>
赵清遥跟了上去。</p>
锦书几人互相对视一眼,慢慢跟在身后。</p>
终于,定北王妃带着赵清遥,来到了墓碑前。</p>
她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碑文,</p>
眼眶红润的她,</p>
嘴角竟扯出了一丝笑意。</p>
杨曼伸出手,摸上了石碑。</p>
她知道,上面这些碑文,雕刻着皇后的生平与功绩。</p>
这座碑,是用京城百姓自发筹集的银钱铸造的。</p>
毕竟,大宁百姓,谁不爱皇后娘娘呢?</p>
“姐,我带你儿媳妇来看你了。”</p>
高大石碑下,</p>
赵清遥慢慢跪在了蒲团上。</p>
杨曼静静站在这座石碑前。</p>
她穿着一袭黑裙,庄严且肃穆。</p>
赵清遥身着红裙,</p>
娇艳,喜庆。</p>
锦书带着弟弟妹妹们停下了脚步,没有上前。</p>
赵清遥接过侍女点燃的香,插在了香炉上。</p>
“姐,你总说,</p>
皇后娘娘,怎么着都带了个娘字,所以,你就真真正正把天下人当作了你的子民。</p>
你真厉害啊,二十年前宁魏国战,李家老大御驾亲征,你来监国,</p>
还记得你在御道前差点被吾侗刺中的那一刀吗,那是你出宫去慰问城外堆积的流民,才给了他机会。</p>
那些流民,有什么好看的呢,有什么好问的呢,国朝那么乱,你能安定下来已然不容易,战争带来的动乱太多了,你总归是管不过来的。</p>
该死的人,终究会死,这是上天注定的,你……又能救回来多少呢?</p>
你看,就算天下安定了,陛下班师回朝了,老天,又把大灾降下来了。</p>
那年,雪灾、旱灾、洪灾,</p>
还有大灾后的大疫,</p>
又带走了多少人的命?</p>
就凭你节衣缩食,就凭你一顿饭吃两个青菜,就凭你那裙子都短的露脚,你省下来的钱,用来赈灾救人的钱,又有多少呢?</p>
姐,</p>
他们还是死了,</p>
你,</p>
也死了。”</p>
香炉中,烟雾袅袅,摇晃着,</p>
似乎在安抚着杨曼的情绪。</p>
赵清遥转过头,</p>
不知何时,</p>
自己的母亲,已经泪流满面。</p>
“姐,大战又开始了,这座天下,根本没平稳多少年。</p>
百姓,还是会不断的死去,</p>
大灾,还是会接连不断。</p>
这世上,只要有人,动乱就绝对不会结束。</p>
姐,</p>
你现在……</p>
后悔了吗?”</p>
……</p>
祭拜完皇后之后,定北王妃的车队走了,去了隔壁山头,又去祭拜了葬在那里的天狼骑们。</p>
最后,车队缓缓离开了皇陵。</p>
护送定北王妃的一千天狼骑去了京城外大营驻扎,过几天,他们要与押送粮秣的民夫一同前往定北关。</p>
车队缓缓进城,</p>
杨曼没有直接去定北王府,她下令让手下们先把那十几车货物送回府里,</p>
她自己则是带着孩子们去了太傅府。</p>
“儿媳不孝,多年来,无法侍奉父亲膝前,今,向父亲请罪。”</p>
太傅坐在椅子上,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媳妇,抬了抬手:</p>
“闺女,起来吧,在北边这么多年,你也不容易。”</p>
“父亲。”</p>
杨曼又给太傅磕了个头,这才由赵清遥扶起来。</p>
杨曼是老太傅一位已逝老友的女儿,两家早早便结成了姻亲,因此,太傅一直对杨曼如亲闺女般对待。</p>
“太傅,您请先再歇息一会,太后她老人家今日在宫里召开家宴,待会咱们一块进宫。”</p>
锦书在一旁道。</p>
太傅点了点头。</p>
家宴家宴,他赵家身为朝臣,更似家臣。</p>
给太傅请完安,王妃这才回了定北王府。</p>
还好,两地离的并不远,皇帝赐宅时,特意安排在了同一条街上。</p>
“遥儿,这些日子搬来跟娘一起住吧。”</p>
“好啊好啊。”</p>
赵清遥欣然同意。</p>
反正她家多,住哪都一样。</p>
杨曼回京,定北王府自然是提前收拾出来的,她已经许多年没在这里住过了,上次回来时,这里,还是侯府。</p>
母女俩在府里转了一圈,也没发现缺什么东西,这就想回太傅府,带着老大人一块进宫。</p>
“夫人,小姐,有蜀王府的人前来拜访。”</p>
“嗯?”</p>
杨曼颇感兴趣地挑了挑眉毛,看了自家闺女一眼,点了点头道:</p>